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
B.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 |
C.③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
灭火原理 |
|
A |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 |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C |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
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为其它物质的分子 |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 |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过量 |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
D.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不好 |
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所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 B.高锰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观察颜色) |
C.硬水和软水(过滤) | D.氧气和氮气(带火星的木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