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
C.现代传媒带来的 “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 B.发明本心 | C.格物致知 | D.经世致用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
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
A.“二程” | B.朱熹 | C.王守仁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