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 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 |
下表是依据《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苏俄的相关资料改编而成。对此的正确解读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危机 | B.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 |
C.经济资源日益集中到政府手中 | D.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基本建成 |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某一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民间婚礼:“新郎高冠峨峨履声,在前面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注:即长辫)犹在,红绿辫线,坠落及地。又有所谓陪宾者,新郎之护卫也,多亲友任之,通常四人。此四人中,有西服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清朝末年 | B.20世纪40年代 | C.民国初年 | D.20世纪50年代 |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
C.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
D.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