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对下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仰脸要翻手, 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一著名戏剧( ) 
|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
| 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 |
| 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 |
| 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 |
1972年5月美苏条约规定:双方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水平上,苏联1 618枚,美国1054枚。苏联数量优势得益于()
|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
| 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 C.勃列日涅夫改革 |
| D.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 |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
|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 D.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
|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余粮收集制 | B.实行实物配给制 |
| C.恢复自由贸易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