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 下使模板DNA变性(解旋)→55℃ 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 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 D.PCR与小鼠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水分和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
| B.由于缺水,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
| C.为维持血糖平衡,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 |
| D.此人与恶劣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 |
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会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由此会 ( )
| A.使细胞膜膜内电位变正 | B.使钠离子通道开放 |
| C.使膜电位差维持不变 | D.抑制细胞兴奋 |
在自然条件下,某一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其中 AA占24%,Aa占72%。下列有关该种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某种条件下,A、a的基因频率可以相等
B.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不变,但A、a的基因频率改变
C.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和40%
D.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 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 cm和26 cm,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 )
| A.12 cm、6种 | B.18 cm、6种 | C.12 cm、9种 | D.18 cm、9种 |
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
|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
|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
|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