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
B.步骤②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沾取菌液后进行平板划线 |
C.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
D.步骤④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X细菌进行计数 |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下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