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学校高中学生暑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地质、植被、水文、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别指出图中C、D两地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写出图中最高点与E城镇之间的相对高度(用h表示)范围。
(2)图中A、B、C、D四地中,适合建夜晚宿营地的是哪一个地点?请根据图中信息说明理由。
(3)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若考察小组在A、D之间突遇泥石流,最佳逃生线路是图中①②③④当中的哪一条线路?某同学私自外出时,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4)图中B、F两地中,土层较厚的应该是哪个地点?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①从; ②从省自治区到城市和工矿区。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和经商。
(4)这一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巨大的差异。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地区种植的相同农作物是_____ 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 _,从经营方式看,不同之处:我国是______经营,美国是经营。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 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不利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部玉米带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玉米带的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
(至少答出三点)。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下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A阶段农业生产以_____ ___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则以_ __ _____为主。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________,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_。
(3)比较我国西部畜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我国的西部牧草分布主要在________气候区。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1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2)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是,其原因是存在等社会经济问题。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降水:
③对气温:
④对地下水:

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结合图示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基数分析,其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 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 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 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_ 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