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叶片 |
发育情况 |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
总叶绿素含 量(mg/g·fw) |
气孔相对开 放度(%)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
甲 |
新叶展开前 |
19 |
— |
— |
-2.8 |
乙 |
新叶展开中 |
87 |
1.1 |
55 |
1.6 |
丙 |
新叶展开完成 |
100 |
2.9 |
81 |
2.7 |
丁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1.1 |
100 |
5.8 |
注:“—”表示未测数据。
A. 将甲置于光照和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酒精
B. 乙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除了叶绿素含量低外还与气孔相对开放度低有关
C. 将丙置于光照和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可测得容器中的氧气浓度将长时间持续升高
D. 由表中数据可推知,与丙相比,丁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基粒数量可能增多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 遗传的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 作为模板,而原料、ATP 、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人细菌体内,可用35S 标记噬菌体 |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 标记,再转人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 次,则含32P的DNA 应占子代DNA 总数的1 / 2n |
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A.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
B.S 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提取物 |
C.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 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 |
D.R 型肺炎双球菌与S 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混合物 |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 个实验:
① S 型菌的DNA + DNA 酶~加人R 型菌~注射人小鼠
② R 型菌的DNA + DNA 酶~加人S 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 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人S 型菌的DNA ~注射人小鼠
④ 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人R 型菌的DNA ~注射人小鼠
以上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C.RNA 是遗传物质 | D.DNA 是遗传物质 |
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 和蛋白质 |
B.要分离DNA 和蛋白质 |
C.要区分DNA 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
D.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