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生长时弯曲的角度,下表数据能说明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mg/L) |
0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0.35 |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度) |
0 |
3 |
7 |
12 |
15 |
18 |
15 |
10 |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一定不同
B.胚芽鞘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D.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
B.测交、自交和杂交 |
C.杂交、自交和测交 |
D.杂交、测交和自交 |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A.1/4 | B.1/6 | C.1/8 | D.1/16 |
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
A.① | B.④ | C.① ③ | D.② ④ |
细胞内基因的表达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核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 |
B.“DNA→RNA”一般是在细胞核中完成,“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
C.在细胞的一生中,核DNA不变,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
D.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相同,种类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