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共8分)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 、B 和a 、b 、c 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从 A 传到 B 导致 B 兴奋, c 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______________ 。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的体温调节中枢 _________ ,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 ___________ (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3)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 _______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图中结构[   ]_________上的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病。临床上可以切除________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玉米的光合效率较水稻的高,这与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将玉米的这一种酶转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但实践证明,常规杂交育种手段很难如愿以偿。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导入到了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1)玉米和水稻很难利用常规杂交手段杂交的原因是
(2)获得PEPC基因后,将其导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中,以获得重组质粒,需要
的工具酶是
(3)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水稻细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过一定途径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但不一定会表达,原因最可能是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组中相邻基因的影响
D.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种酶破坏了
(4)PEP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5)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达的水稻细胞后,科研人员常采用_____方法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若用图1所示的显微镜进一步放大观察图2中的d细胞,需要将玻片向方移动,移动(填序号),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若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应选用图2中的细胞。
(3)图3中c过程的实质是。形成的D细胞将在中发育成为T淋巴细胞。
(4)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E细胞,则发现对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5)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E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将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的物质依次出现在(用标号)细胞器中。

某家畜的耳朵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但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目
基因组合
A、B同时存在(A__B__型)
A存在、B不存在(A__bb型)
B存在、A不存在(aaB__型)
A和B都不存在(aabb型)
耳朵形状
尖状
圆状
椭圆状
倒扇状
杂交组合
甲:尖状×倒扇状→:尖状,圆状,椭圆状,倒扇状
乙:圆状×圆状→:圆状,倒扇状
丙:椭圆状×圆状→:全是尖状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2)除了上述的3种组合之外,如果进行尖状×倒扇状杂交,得到的后代表现型是圆状,则基因型是 。如果进行尖状×尖状杂交,得到后代表现型是尖状,则基因型是

(3)让乙组后代中圆状的家畜与另一纯合椭圆状的家畜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4)让丙组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圆状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椭圆状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只。
(5)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

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衣壳蛋白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 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 sAg无传染性
2
HB 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 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 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 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 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 sAb和HB eAb的细胞是 ,当得到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 (填“有”或“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
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 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 (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

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拟将新筛选获得的优良酿酒酵母扩大培养,并进行固定化用于果酒的制作。在酵母菌培养阶段,实验小组每天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如下表:

时间/天
0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
/mL)
0.8
1.8
3.0
5.6
4.8
2.0
0.8
0.4

(1)生产用菌种一般选用快速增殖阶段的菌体,由表中数据分析,第天的酵母菌适宜用于固定化。
(2)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的突出优点是。酵母菌细胞固定化成败的关键是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海藻酸钠溶解时应加热。若海藻酸钠溶液浓度适宜,而制得的凝胶珠颜色偏浅,则可能原因是
(3)若用下图装置制作果醋,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空间的目的是
在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如下图乙所示。则接种醋酸菌在时刻,此时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4)根据乙图有关信息,在答题纸的坐标系中绘出发酵瓶中酒精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