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I、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本实验中,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原因是____________。
(2)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_的关系。
II、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雷利(P.M.Ray)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在酸性环境中,由于细胞壁的软化易引起细胞膨压下降,从而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加(表现为生长),在这个基础上他和克莱兰(Rayle and Cleland)共同提出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的“基因活化学说”。下图示意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种作用方式。
(4)生长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此处的“H+泵”除了能在收到信息时泵出H+外,还能 。
(5)图中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途径 (填序号)符合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结合图示,试推测生长素作用机理的“基因活化学说”内容: 。
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 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 __________;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 ________;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_________。
(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 __________。图甲中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
(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 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_ 段受阻。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人们对果蝇的遗传及变异作了较充分的研究。
I.人们研究发现,Y染色体含有几十个基因。如果果蝇的刚毛、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让刚毛果蝇与截毛果蝇杂交,后代中,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全为截毛,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基因型):▲。用遗传学图解表示这一杂交过程。
遗传学图解:
II.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翘,而未放人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残翅。
(1)你认为出现残翅的可能的原因有:
①▲②▲(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提示:选择果蝇杂交的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a.▲
b.▲
c.▲
(3)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②▲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及▲的神经分泌细胞。
(2)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_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
(4)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5)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___▲______。
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的▲阶段(填图中字母)。
(2)图甲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且原来的mRNA不断被分解。
(3)在图甲a-e阶段中,能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的是 ▲ 阶段(填图中字母),该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条,图中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为▲。
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个经消毒的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模式图,A、B、C为相应生理过程进行的场所,①~⑥均为气体物质。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 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左侧、右侧或相同)位置处。
(2)丙图内可表示二氧化碳的是__▲___(填序号);二氧化碳被消耗的场所在_▲_____; A场所中发生的能量变化过程是__▲___
;进入C的⑦是指___▲____和还原剂氢。
(3)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丙图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序号) ▲。
(4)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5)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阶段。
(6)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 (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
(7)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