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Ⅰ 研究发现,两种调节功能相近的激素如果同时使用, 其调节作用会进一步增强。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同时使用时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程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本探究实验的假设为:(80) ____。
(2)根据实验结果预测来完善以下实验设计思路:
①取4只同种性别的成年的W品系的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四组。
②配制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配制A 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 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以及一定浓度的激素溶液X(每升X溶液含甲状腺激素Amol和生长激素B mol)。且这些激素的浓度适宜。
③甲、乙、丙、丁组小鼠每只每天分别注射 (81) ,
④ (82) 。
(3)上述实验思路①的设计是有问题的,请改正:
(83) 。
(4)从乙、丙、丁组的小鼠上所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5)实验结论(省略)
Ⅱ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浓度对蓝莓插条(插枝)生根的影响,开展了如下实验研究。
① 方法与步骤:( 省略) 。
② 实验结果:测定12天、18天和30天的生根率,获得如下数据。
方法 |
组别 |
IBA浓度/mg·L-1 |
12天生根率 |
18天生根率 |
30天生根率 |
Ⅰ: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再将插条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上。 |
1 |
0[。X。K] |
0 |
1.0 |
1.0 |
2 |
0.05 |
0 |
20.0 |
74.0 |
|
3 |
0.1 |
0 |
12.0 |
50.0 |
|
4 |
0.2 |
0 |
10.0 |
48.0 |
|
Ⅱ:将插条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
5 |
0 |
0 |
1.0 |
1.0 |
6 |
200 |
70.0 |
100 |
100 |
|
7 |
500 |
4.0 |
90.0 |
91.0 |
|
8 |
1000 |
0 |
87.0 |
88.0 |
(6)本实验中的对照组的组别为 。
(7)方法Ⅰ中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需要 。
(8)使用IBA诱导蓝莓插条生根时,采用方法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 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9)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当IBA浓度最适时,采用不同方法诱导蓝莓生根的生根率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
杜氏盐藻属于海洋中一种单细胞藻类,是提取β胡萝卜素的重要资源。为研究海洋常见重金属污染物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别置于A~E五种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盐藻密度,结果如图。请回答:
(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杜氏盐藻密度,取藻液前,应将藻液____________,以利于准确计数。
(2)在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_型增长。杜氏盐藻种群的种内竞争程度,第8天时比第16天时________(填“强”或“弱”)。
(3)实验结论: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________作用;浓度越大该作用越强。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在相同时间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
A |
B[ |
C |
非生物因素 |
A |
B |
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机物(%) |
6.5 |
3.8 |
205 |
落叶树 |
20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mg·kg-1) |
9.4 |
4.5 |
2.3 |
(1)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
(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水稻患恶苗病(植株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出赤霉菌培养液中有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
①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根的生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别 |
A |
B |
C |
浓度(mol·L-1) |
10-12 |
10-9 |
10-6 |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为研究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________点。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