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比率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组别 |
性比率(雌:雄) |
54日龄雌鼠性成熟率(%) |
雌鼠妊娠率(%) |
幼鼠存活率(%) |
低密度组 (8只/笼) |
1:1 |
100 |
75 |
92.9 |
3:1 |
100 |
63.6 |
91.4 |
|
1:3 |
100 |
100 |
79.3 |
|
高密度组 (40只/笼) |
1:1 |
90 |
70 |
87 |
3:1 |
80 |
46.7 |
71.4 |
|
1:3 |
100 |
70 |
86.1 |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只有性比率
B.实验中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无明显差异
C.高密度偏雌性组的低妊娠率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
D.偏雌性的性比率有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并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丙酮尿症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
B.并指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 |
C.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 |
D.可用孟德尔遗传规律预测后代患猫叫综合征的几率 |
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对a完全显性,但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占总数的36%,则()
A.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 |
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 |
C.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增大 |
D.若该种群个体自交,则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 |
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果蝇群体中偶尔会出现IV号染色体三体个体。此类型三体个体均能正常生活,且可以繁殖后代,则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IV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多少条?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1,2;2种 | B.1,2;4种 |
C.1,2,4;2种 | D.1,2,4;4种 |
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
A.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
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D.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体色的可遗传变异 |
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 |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
C.皮肤中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 |
D.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