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
材料二: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的日子。泰州市围绕宣传活动的主题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泰州市委书记指出,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培育法制精神,引导法制行为的重要职责,对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小试牛刀】
(1)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以它为依据?
【我思我悟】
(2)有人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积极参与】
(3)为了宣传宪法,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请你出谋划策:策划一种活动形式并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形式:
标语:
【思维拓展】
(4)你认为在学校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依法行使监督权 厉行法治的要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为此,某中学开展了“走进父母——架起理解的桥梁”主题探究活动。
感受浓浓孝心 ★同学们在校园宣传栏内张贴了一张介绍杨蓉“割肝救母”事迹的宣传海报。

“最美女儿”杨蓉“割肝救母”
杨蓉是安徽的一名农村女孩。就在她上初三那年,母亲被查出患有肝硬化。经过几年保守治疗,母亲病情越来越重,唯有器官移植才能治愈。为了救助母亲,她放弃高考,并在2011年年底通过做手术,将自己三分之二的肝脏移植给了母亲。
杨蓉的举动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杨蓉说:“母亲给了我生命,又千辛万苦抚养我长大,我为他们做这些事是应该的。
(1)从杨蓉“割肝救母”的事迹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各大新闻网站也纷纷转载了报道杨蓉事迹的文章,全国各地众多网友积极跟帖评论。下面是网友的部分评论:
“水声潺潺”:杨蓉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美德,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孝老爱亲、敢作敢当、诚实质朴、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
“清风拂面”:“割肝救母”反哺心,感天动地大孝行!
······
(2)如果让你也发帖评论,你会写些什么?
架起理解桥梁 ★小青看了杨蓉的的事迹介绍后,心理充满了内疚,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和妈妈闹别扭。困惑的小青找到了学校心理老师王老师——
小青说:“我现在发现,我妈真的老了。比如给我买衣服,妈妈老是给我买一些幼稚的款式;剪头发,一定要剪她选的样子;上学时,她叮嘱我带这带那;放学后,她又问我在学校干什么……真烦啊!我该怎么办?”小青不解地问。
王老师说:青少年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
(3)你认为消除烦恼,跨越“代沟”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4)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给小青提出哪些具体的建议,帮助小青消除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呢?(4分)
落实感恩言行 ★孝敬父母有多种表达方式,它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5)请你说出一句最能感动父母的话,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200客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计划6:30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却在凌晨1:20分失去联系。机上载有239人,其中154名乘客为中国人。失联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全国人民为生命祈福;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也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同马来西亚等有关国家保持沟通,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以赴进行搜救,不放弃任何拯救生命的努力,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

(1)请你说说我们珍爱生命的依据是什么?
(2)人的什么不在于长短,而在其质量。我们应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让人生更有意义?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中学生自理能力调查表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能自理
不能自理
早晨能否按时起床,不需要父母叫醒
18%
82%
是否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室内卫生
36%
64%
自己是否会做饭,并主动洗碗
9%
91%
自己的衣服是否自己洗
19%
81%
做作业、复习功课,不用父母督促
53%
47%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怎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在学完《学会学习》这一单元后,组织了“有关学习方法的个案分析”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在调查研究中收集的资料。
甲:某些学科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或特别难学的章节,我总争取在课前作预习。
乙:我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但遇到问题时我也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1)请问甲、乙两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学习方法?
(2)甲同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要求?

材料:答应别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见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自己加一层责任。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请你结合课本有关知识回答:
(1)责任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应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