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中含有如下离子组中的若干种:K+、Mg2+、Fe3+、Fe2+、CO32-、NO3-、SO42-、I-、SiO32-、C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浅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出现紫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Mg2+、SiO32- |
B.步骤Ⅱ中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
C.原溶液由K+、Fe2+、NO3-、I-、SO42-五种离子组成 |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Mg2+、Cl- |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选择 |
改变的条件 |
正、逆反应速率变化 |
新平衡和原平衡比较 |
A |
升高温度 |
逆反应速率增大量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量 |
X的体积分数变大 |
B |
增大压强 |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
Z的浓度不变 |
C |
减小压强 |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
Y的体积分数变大 |
D |
充入一定量Z |
逆反应速率增大 |
X的体积分数不变 |
如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Ⅱ是恒容密闭容器。
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mol X和2mol Y,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3X(g)+Y(g)2 Z(g)。此时Ⅰ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Ⅰ) <M(Ⅱ) |
B.平衡时气体的密度:ρ(Ⅰ)>ρ(Ⅱ) |
C.平衡时Ⅰ和Ⅱ中Z的百分含量z%(Ⅰ) > z% (Ⅱ) |
D.平衡时气体的压强P(Ⅰ)<P (Ⅱ) |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X与Y两条曲线中,Y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点 |
C.25~30 min内用NO2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0.08 mol·L-1·min-1 |
D.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N2O4浓度 |
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二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 (g)+3H2(g)2NH3(g)△H=" —92.4" 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
N2 |
H2 |
NH3 |
||
① |
1 |
3 |
0 |
放出热量a kJ |
② |
2 |
6 |
0 |
放出热量bkJ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关系:b>2a B.放出热量关系:b =2a
C.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② D.N2的转化率:①<②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A.2NO2![]() |
B.NH4HCO3(s) ![]() |
C.H2(g)+I2(g)![]() |
D.3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