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
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
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
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
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A分歧铺垫各得其所 B诀别渔塘水波粼粼
C瘫痪捶打翻来腹去 D严历挨凑形影不离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柳絮(xù)粼粼(líng)瘫痪(tān huàn) |
B.堤岸(tí)匿笑(nì )憔悴(chuì) |
C.温馨(xīn)祷告(shòu)分歧(qí) |
D.咱俩(liǎ)拆散(chāi)攥着(zuàn)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
B.《故乡》作者鲁迅。这篇小说主要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了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和精神病苦。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
C.杨朔的《画山绣水》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这篇小说形象地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城庆2500年期间,在城庆广场上,观光旅游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
B.看了电影《夏洛特烦恼》,所有的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
C.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
D.央视在报道中表示,惟妙惟肖的扬州剪纸,正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创意者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
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雾霾问题已成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标志性难题,而且范围还在不断增长。 |
B.谁也不会否认,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 |
C.在这次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谈。 |
D.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