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两图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和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海拔每隔100m的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与甲图实际人口分布状况不吻合的是
A.本区的人口分布的基本态势是北疏南密 |
B.本区人口疏密与地形有一定关系 |
C.人口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带 |
D.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本区人口分布影响不大 |
乙图表明
A.人口数量随海拔变化呈现均衡分布 |
B.在海拔2000m左右,流域面积较小 |
C.在海拔2000m左右,人口数量较多 |
D.本区的人口总量接近3500万 |
在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与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的是
A.年降水量 | B.日照时数 |
C.水能分布 | D.水田数量 |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A.俄罗斯的伏尔加河 | B.美国的田纳西河 |
C.中国的长江 | D.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河流 |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回答下列小题。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 B.太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 D.松嫩平原 |
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 B.生产经验 | C.自然条件 | D.国家政策 |
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我国 |
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A.东部季风区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C.青藏高寒区 | D.大陆邻近海区 |
我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 B.山之南、水之南 |
C.山之水、水之北 | D.山之北、水之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