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正是基于不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循环链条,大千世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才得
以丰富多彩。可有一些物种,一旦远离“故土”,摆脱了天敌的克制,就会残害其他物种,
致使引进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引进物种时,一定要对其生态安全
性作好全面的评估,防患于未然。由于不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循环链条,大千世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A.物种间是相互制约的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沿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花盆一圈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于饿死。从哲学上看,毛毛虫饿死的原因是(  )

A.不具备像人一样的高级思维活动
B.不具有创新精神,循规蹈矩
C.没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D.没有处理好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这段话主要说明(  )

A.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就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B.人们了解规律和掌握规律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使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和自己的思想相符合
D.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只有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东北某市花费420万元巨资从深山引进的4 200多株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400多株死掉,其余的要靠麻绳捆绑、支架支撑才能勉强活命。进城的这些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密林之中,无论其外形、内部发育均为适应深山生活而形成。进城之后,空气、土壤等生存环境全部改变了,导致部分大树死亡。在深山能很好成活的大树因不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导致死亡。这一事实说明(  )

A.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 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物种。这些濒于灭绝的物种大多数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种的自然灭绝和形成所蕴涵的哲理是(  )

A.事物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B.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C.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