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爸爸说:“在我小的时候,田埂、地头有很多的蚯蚓,可是现在蚯蚓越来越少了。”小明想蚯蚓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会不会是农药施用过多的原因呢?
(1)小明在探究前提出的问题是: ?
(2)你觉得要探究清楚这个问题,应该控制 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3)现如今田地里的蚯蚓越来越少,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蚯蚓在T型迷宫内,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无电极一侧的潮湿暗室,这是蚯蚓的 行为,蚯蚓建立这种行为的主要方式是 。
当我们在口中细细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设计如下实验
试管 |
实验设计 |
现象 |
1 |
馒头屑加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
|
2 |
馒头屑加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
(1)这个实验中变量是 。
(2)把试管放入37℃恒温水10分钟的目的 。
(3)滴加碘液后,没变蓝的是号试管。
(4)试管中物质没变蓝和馒头在口中变甜的原因是。
生物组的成员通过学习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已知种子的萌发受水分、空气、温度的影响。他们还想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设计实验如下:
⑴、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⑵、做出的假设是
⑶、取A、B两组培养皿,给相同的温度、水分、空气,但将A放置于黑暗中,B放置于光亮处,则上述探究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⑷、如果A、B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都萌发,则得到的结论是。
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每空1分,共6分)
(1)实验第二步,2号试管中应滴加______mL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号试管。
(2)隔水加热的水温为什么设定为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加碘酒后,______号试管呈蓝色。
(4)我们进食时细嚼慢咽,是为了使食物团块变小,增加食物与唾液的_______________,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2)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
(3)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是。
(4)在农业生产上,该栽培植物的新方法属于,玉米幼苗所需水分通过吸收。
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选用具有萌发能力的种子,条件如果如下: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
空气 |
充足 |
无 |
充足 |
充足 |
|
水分 |
适宜 |
无 |
适宜 |
适宜 |
|
温度 |
25℃ |
25℃ |
25℃ |
0℃ |
25℃ |
光照 |
有 |
有 |
有 |
有 |
无 |
结果 |
萌发 |
不萌发 |
不萌发 |
萌发 |
(1)2号培养皿的水分条件应是,3号的空气条件应是,4号种子萌发的结果是。
(2) 对照组是号,1、4对比,实验的变量是
(3)1、5对照,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