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就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些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北极熊的数量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许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⑥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请给本段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②段主要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①段说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第②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当爱抵达深处
安宁
⑴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说好话听,别人给他送的东西,他瞅一眼成色,便说,值不了多少钱。甚至有一年,因为与他吵架,为了弥补自己心内的愧疚,我用攒下的钱,从小摊上给他买了一件衬衫。回家后以为他至少会给我一个宽容的微笑,却是没想,他只淡淡瞥一眼,便下结论道:“一看就是地摊货。”我当时便眼泪哗哗涌了出来,与他大吵了一通,且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给他买任何东西。
⑵尽管为了父亲的这张刻薄嘴,母亲没有少跟他发脾气,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从来不顾及别人的颜面。所以我最初工作的两年里,每次回家,从没有单独给他捎过什么礼物,只将钱打到他的卡里,便算尽了孝心。母亲便私下里小心翼翼地开导我,说,如果有时间,记得给你爸买件衣服;要不,只给我买,穿得时候,在你爸面前会觉得不好意思的。我听了便笑,说,即便是把一个城市,给他买回去,怕也得不到他一句好,不如不买,给钱省心。母亲听完便叹气道:“可是你爸他其实不缺钱呢。”
⑶尽管心底不太情愿,但还是不想让母亲太过伤心,便去了茶叶市场,买了半斤可以养胃的上等普洱茶。回家后一样样地将给家人买的东西拿出来,父亲习以为常地在分发礼物的时候,到阳台上去吸烟赏花。等母亲将一袋包装精美的普洱茶,递到他的面前时,他稍稍诧异了片刻,随即便疑惑地问道:这是女儿专门给我买的么?母亲笑道:“咱家谁的胃最不好,当然这普洱茶就是送给谁的。”隔了阳台的门,我看见躺椅上的父亲,没吱声,却是眯起眼,对了阳光,将那上面的说明文字,凝神看了许久。
⑷第二天吃过午饭,一家人泡茶喝。我看见父亲很小心地将自己的专有茶叶拿出来,捏了一些到茶杯里,便又细心地封好口,放进了抽屉。几分钟后,我听见父亲端着茶杯,一脸惊喜地赞道:“果真是好茶呢,喝到胃里像是熨烫过一样舒服。”我假装没听见,继续看自己的电视,小弟却是突然叫道:“爸,你端错茶杯了耶!那是我泡的绿茶,都喝好几遍了,你的普洱还在桌上放着呢!”
⑸那一刻,全家人的眼光,都聚焦到父亲身上。而父亲,就这样尴尬地端着那杯已经喝乏了的绿茶,不知如何进退。是母亲出来打圆场,说,你爸那是因为心里美,所以喝什么都觉得香,心情不好的时候,万元的茶叶他都不一定喜欢呢。父亲这才忙不迭地附和:“可不是么,今天心情出奇地好呢。”本以为他的面子,就这样保住了,一旁的小弟,却是嘻嘻笑道:“爸爸是在说谎呢,他平时最讨厌喝绿茶了,怎么今天就这么特别,喝到口中都觉不出是什么味道来?还不是因为我姐今天终于给他买了礼物,他才这样圆滑地说好话,来讨好姐姐嘛。”
⑹父亲的脸,在小弟直白的解释里,终于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最终,将手中那杯绿茶啪地放到桌上,转身去了阳台。我看着他瘦削的脊背,还有颤抖着点烟的手指,一颗心,突然地就软下去。默默端起那杯还没有品过的普洱茶,走到烟雾缭绕的阳台上去,柔声说道:“爸,尝尝我买的普洱,好不好喝,如果真的好,以后每次来,我都买给你。”
⑺父亲终于转过身来,接过茶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而我,则没有听他的评语,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开去。我知道这个始终不肯向任何人妥协的男人,当他“糊涂”到分不清绿茶与普洱的时候,那只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女儿,爱得太深。
⑻而每一份爱,抵达最深处的时候,当都是这样地不辨是非与对错吧。根据(1)(2)段的内容回答,为什么我与母亲会和父亲发生争吵、闹脾气,并且“父亲习以为常地在分发礼物的时候,到阳台上去吸烟赏花”?(温馨提示:此处有两问)
赏析下列画横线的句子。
隔了阳台的门,我看见躺椅上的父亲,没吱声,却是眯起眼,对了阳光,将那上面的说明文字,凝神看了许久。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人物的心理。
(1)父亲的脸,在小弟直白的解释里,终于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2)而我,则没有听他的评语,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开去。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请你试着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当爱抵达深处,你的父母也一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片段吧,请你描写一个让你感动的细节,50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贩卖一段绿
李丹崖
⑴春天的乡下老宅,院子里青草如树,檐下的老砖上苔藓恣肆,房子闲得久了,野草和青苔就开始忙碌了。
⑵院子里,墙体早已开始剥落,我每次回家,都要去锄草,用镰刀和斧头,砍断硕大的灰灰菜,这种草,嫩的时候,可以拌面蒸着吃,长老了,有大拇指粗,很难拔掉。只有用斧头,一院子野草拾掇下来,裤管上溅的全是青草汁,异常难洗。
⑶我有时候想,这些草汁也是在寻仇,我杀戮了它的草子草孙,它以绿色的血液来报复我。但是,这原本就是我的家呀,只不过很少回来,被“鸠占鹊巢”了。看来,一座房子,谁住得久了,就是谁的家了。
⑷人有乡愁,走得远了,会想家,且懂得叶落归根,年迈时都要回到故土,让身体在故乡的土地里安眠。而草没有乡愁,它们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在自己的脚跟下的土地里生根发芽,繁衍子嗣,一辈子,壮大的是一片草丛,终其一生,贩卖一段绿。
⑸苔藓呢,这种小东西通常一夜之间就蔓延整个墙根。通常,它们还会在我脚下的老砖头上跟我使绊子,我在锄草的时候,一不小心滑到,一屁股坐在地上,弄得满身是泥污,一旁的女儿哈哈大笑说,爸爸真笨。是的,在女儿面前,我有时候会故意装笨。这样做,是为了让她觉得她已经长大了,马上会逐步超越父亲,给孩子培养一些自豪感。
⑹我整理好院子里的野草,吱呀——推开老屋的门。嚯——原来,屋内不知道什么时候窜出来一棵小泡桐树苗,青嫩嫩的,恰如豆蔻。老屋并没有用水泥砌地,院子里的泡桐树也许太溺爱它的子女了,唯恐它遭受风吹雨打,看老屋闲着也是闲着,索性把它送到了屋内来。
⑺我看了一眼屋内的泡桐树苗,黄蔫蔫的,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恩泽,也得不到母爱,它一定是孤寂了,我把它移栽到院子里的阳光里,与它的“父母兄弟”俯仰生姿,整个院子就有了生机,树木也在享受它的天伦之乐了,兴许隔几日再看,先前那个黄蔫蔫的树苗,已经转绿了,这样一种繁衍,也是一种基因的“贩卖”。
⑻院子收拾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在院子一角发现了一根葡萄藤,顺藤找它的所在,看到从邻居家的院子里长过来。硕大的葡萄,一个个足有小小乒乓球那么大,一串串压枝欲坠。女儿看到葡萄,大声指给我看:爸爸,爸爸,看,紫霞仙子!
⑼女儿总是喜欢把葡萄说成紫霞仙子,我把这些葡萄摘下来,放在小盆里,满满当当,我让女儿给邻居家送去。哪知道,刚刚送过去,就被送过来了,邻居马叔说,这根葡萄藤是他故意甩到我家院子里的,怕到是院子常年不住,没有生机,只为增添一番绿意。
⑽那些葡萄,马叔说什么也不要,说,给孩子吃吧。我把那些葡萄洗净了,掇了条小凳子坐在院子里,看着满目葱茏的绿,女儿说,爸爸,我们回来住吧。妻笑着说,看这孩子,尽管没在这里出生,也喜欢这里,真是难能可贵的地缘呀!
⑾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儿也应该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小泡桐树苗”。
——《深圳商报》2014年8月11日文章开头第一段“春天的乡下老宅,院子里青草如树,檐下的老砖上苔藓恣肆,房子闲得久了,野草和青苔就开始忙碌了”中的“恣肆”和“忙碌”两词生动形象,请赏析它们的妙处。
文章依次写了哪几种不同的“绿”的贩卖?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的代词分别指什么。
(1)这样做,是为了让她觉得她已经长大了,马上会逐步超越父亲,给孩子培养一些自豪感。(“这样”指代什么?)
(2)我把它移栽到院子里的阳光里,与它的“父母兄弟”俯仰生姿。(“它”指代什么?)为什么作者在结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儿也应该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小泡桐树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绿意生生不息地繁衍着,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对李丹崖而言,他的绿是什么?你的心中又有着怎样的一段绿呢,请结合生活实际加以阐述。
课外现代文阅读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1)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2)“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3)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
(4)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5)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6)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7)“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8)“月亮出来了。”我说。
(9)“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10)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11)“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12)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13)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14)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15)“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16)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17)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着——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18)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盆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阅读文本,理清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照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
发现星星--_____________--议星星—捞星星--________________请说说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语境: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欢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春》的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
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戴着lì( )。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②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④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⑤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笼.着( ) 黄晕.( ) 披着suō( ) 戴着lì( )给文中第①②段各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指出这
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③④⑤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