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的哥”
作者:姜钦峰
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假如你是“的哥”,在医院门口看见两个人同时向你招手,一个手里拿着药,另一个手上拿着脸盆,你会接哪个上车?可能有人会说,当然是就近原则,谁离得近就让谁上车。上海有个“的哥”叫臧勤,他说应该接手上拿脸盆的人,理由很简单:手上拿药的人多半是小病小痛,不会跑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去看病,而拿脸盆的人一定是住院的,路程通常会更远,同样是拉一趟客,收入却相差悬殊。
臧勤在上海开了17年出租车,原本默默无闻,直到几个月前,他遇到了一位特殊乘客,才广为人知。
一天中午,臧勤在上海美罗大厦门口接到一位乘客,车子刚起步,他就跟乘客热情地聊了起来:“终于被我守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路程不短。”乘客一愣,自己的确要去机场:“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睡衣的人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他们进去啊……”乘客不由得兴致大增,请他继续往下说。
臧勤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在人民广场看到三个人在前面招手:第一个是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中间是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穿羽绒服的青年男子,手上还提着笔记本电脑。我毫不犹豫地把车开到了羽绒服面前,那人上了车也觉得奇怪,说你为何放弃前面两个不接,偏偏开到我面前?我说,第一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中间那对情侣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羽绒服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对了,我去宝山。”
“我做过精确统计,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算上油费和各种费用,平均每小时的成本为34.5元。如果上来一个10元的起步价,大约要开10分钟,加上每次载客之间的平均空驶时间7分钟,等于是我花了17分钟只赚了10元钱,而17分钟的成本价是9.8元,不划算,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乘客听得瞠目结舌,五体投地,心想今天遇上了奇人,这哪像个出租车司机,成本竟然精确到了每分钟,分明就是个成本核算师。
说话间车子已到了机场,乘客下车时,特意留下了他的电话。那位乘客名叫刘润,是微软中国公司全球技术支持部的部门经理,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臧勤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不久后,刘润邀请臧勤为微软公司的50名员工讲了一堂课,45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8次。“神奇的哥”臧勤由此成名,先后又接受了多家企业的讲课邀请。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月收入在7000元左右,而臧勤每月的收入是18000元。刚开始,几乎所有同行都认为臧勤在吹牛,他又没有三头六臂,收入怎么可能如此悬殊?有人专门到出租车公司查了他一年的营业纪录,才不得不信。臧勤把开出租车当成了事业来做,每天都仔细观察,用心总结,久而久之便练就了火眼金睛,空载率极低,效率自然比别人高出许多。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臧勤是当之无愧的“的哥”状元。“神奇的哥”其实并不神秘,不过是做事比别人更用心,仅此而已。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文章以一设问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是否雷同?为什么?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月收入7000元左右,而臧勤每月的收入是18000元,结合全文说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45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8次,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神奇的哥’其实并不神秘,不过是做事比别人更用心,仅此而已。”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认真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作者着重介绍松鼠哪个方面的特性?又是怎样展开说明的?
概括出搭窝的特点,探寻介绍筑窝的意图。
研读课文的结尾,说说它的重点是什么?分析一下它跟开头是否油水分离?
从谋篇布局来说,同一内容理应放在一起介绍,显得条理豁然,而本文为什么把松鼠吃食物拆开来放在第2、3自然段中说明呢?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一块雪,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B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A肥硕; B肥胖; C轻捷; D轻快; E短短; F长长; G莲房; H肥大; J拥肿)
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文中的动物有:
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BC
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阅读《美丽如初》,完成问候题目。(17分)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习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中“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你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观全文,找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

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自身实际,用描写抒情的文字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字数100字左右










































































































100







阅读《人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2分)
人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
周国平
①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不是看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是看自己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②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既然这个位置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③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即使客观上不存在重大困难,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们往往竭尽全力去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始终空着。
④我的这个认识,是在许多年里逐渐清晰起来的,现在可以说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我丝毫不怀疑,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最适合我的,因此,外界的诱惑对我发生不了什么作用。
⑤可是,若有人问我这究竟是一个什么位置,我好像又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完全不能用学者、作家之类的职业来定义它。如果勉强说,就说它是一种很安静的生活状态吧。它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二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亲情和友情使我远离社交场的热闹,读书和写作使我远离名利场的热闹。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夫复何求,所以我过着很安静的生活。
⑥我当然知道,这种很安静的生活适合我,却未必适合别人。一定有人更适合过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他们不妨去叱咤风云,指点江山,一展宏图。人的禀赋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选自《青年文摘(彩版)》2009年第12期)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


在作者看来,他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最适合他的,这个事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