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是(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日本的经济掠夺
③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过抵制作用的是( )
①闭关政策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③洋务运动 ④太平天国运动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表所示是1902~1930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各类资本统计表,此表说明20世纪之后( )
单位:百万美元
| 年份 |
资本总额 |
企业财产 |
房地产 |
借款 |
| 1902年 |
812.7 |
478.3 |
50.0 |
284.4 |
| 1914年 |
1171.1 |
1000.3 |
134.3 |
576.0 |
| 1930年 |
3314.7 |
1977.1 |
440.4 |
897.2 |
①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资本输出 ②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占主导地位
③中国民族工业既获得资本保障,也面临列强竞争 ④列强在华政治势力日趋增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③④ |
“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漳州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厦门诸海口。”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
①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②闭关政策的松弛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④商贸城市的兴起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
| 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
|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