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中谈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说明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持西欧和日本的政策()
A.事与愿违 | B.得不偿失 |
C.福兮祸所伏 | D.好心没好报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这体现出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
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这个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美国要推广其社会制度 | 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
C.苏联能与美国抗衡 | 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 |
某学者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你建议他阅读的书籍是
①《四月提纲》 ②《杜鲁门回忆录》③《战争与和平》④《柏林墙的故事》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 是指:
A.《北大西洋公约》 | B.马歇尔计划 |
C.《联合国宪章》 | D.杜鲁门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