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苏州卷)“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胡适 | B.梁启超 | C.李大钊 | D.陈独秀 |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 B.日军实施细菌战 |
C.日军屠城南京 | D.日军占领台儿庄 |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A.首先爆发于“六朝古都”南京 |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1949年2月人名解 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东交民巷时,全世界都读懂了这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胜利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瑷珲条约》 |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启迪了二十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它指
A.人文主义 | B.启蒙思想 | C.师夷长技 | D.民主科学 |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