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烟台卷)“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建立黄埔军校 |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D.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2008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
C.工业革命的开始 |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王华同学创作了历史情景剧《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下面是开场白中的一段话,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
B.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
C.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竭力追赶列强的步伐 |
D.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全面的社会变革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D.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