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某国一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密度(数字越大,密度越大),右图中甲点数据反映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左图中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性最小的是
①人口分布 ②农业状况 ③机场数量 ④热量多少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③④ |
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迁出多 | B.老龄化严重 |
| C.人口增长快 | D.社会负担重 |
我国粮食政策是“端自己碗,吃自己粮”。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明显,2013年又增产1236万吨,其中玉米主产区因降水增多等原因增长显著。读2003—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与进口量变化图。
结合图表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粮食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 |
| B.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增长 |
| C.我国粮食自给率日益提高 |
| D.粮食产量增长率低,进口量变化小 |
粮食增产贡献率大的产区应是()
| A.长三角省区 | B.东北及内蒙古 |
| C.青、藏、新、陇 | D.西南各省区 |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完成各小题。
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
| B.沼渣、粪肥、塘泥 |
|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
| D.菌渣、沼渣、塘泥 |
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
|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地的肥力下降 |
|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
|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发展畜牧业 | B.增加木材产量 |
| C.开展生态旅游 | D.改善生态环境 |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
|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
|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
|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
协调人地关系的正确态度是()
| A.控制人口规模,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 |
| B.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减缓人地矛盾 |
| C.加速开采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
| D.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生活环境构成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