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农历马年。这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但改革依然“快马加鞭”,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好戏连连。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加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多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请从规律和矛盾的角度任选其一,谈谈要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的30多年,能够成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
(3)请你运用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探究题】
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了“我们离新农村有多远”的调查,发放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村有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你知道了会怎样对待?对此,有34%的村民选择了这样的答案:管不了,任他继续下去。此外,有20.3%的村民表示本村的财务没有公开过,另有19.5%的村民表示公开了,自己没去看,明确表示村里财务公开了且亲自去看过的只占26.2% 。
(1)假如你是该学校的学生,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地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
(2)针对该地情况,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为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选择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人们关注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高票获得通过。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颁布,处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的出台,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健全人大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也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结合上述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督法对此做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定。分析为什么人大要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
(2)简要说明出台监督法以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请运用政治生活的道理,谈谈你对定论断的理解。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该通知对中部六省的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市、县范围进行了确定,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还要求中部六省要据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对没有列入政策实施范围的地区给予必要的扶持。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是怎样推进依法行政的?(10分)
某市在交通流量高峰时拥挤状况十分严重,群众反映强烈,这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他们没有盲目修建、扩建公路,而是在进行调查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为此节省了20亿元投资,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上材料是怎样体现该市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