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农历马年。这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但改革依然“快马加鞭”,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好戏连连。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加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多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请从规律和矛盾的角度任选其一,谈谈要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的30多年,能够成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
(3)请你运用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帮助人们快速找到所需的一切信息。“人肉搜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然而,这样一个人性化的搜索方式,却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深思或悲痛的事件。
(1)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2)请你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避免因“人肉搜索”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当日本政府与栗原签署“购买”钓鱼岛的合同时,中国沸腾了,中国人们沸腾了!一种已多年未曾见过的情景又出现在中国大地,一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曾出现过的爱国情愫弥漫着中国。
材料二:自9月11日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以来,北京、广东、重庆等全国多地开展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政府,抵制日货的活动。但在一些地方的正当合法游行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行为,一些游行活动中出现了“打砸抢”行为,活动被妄为分子利用。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作为中国公民,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
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 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材料一2012年7月15日美国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发布韩国歌手PSY的《江南style》,该视频在短短三个月时间点击量突破3亿点击量,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2012继《最炫名族风》之后又一“神曲”。《江南style》以其动感的节奏、标志性的骑马舞引起众多网友的模仿。重庆南开中学等学校,课间操也改跳《江南style》,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运动热情,甚至有传闻《江南style》会登上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材料二2012年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某新闻节目报道了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航母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表示“允许起飞”。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一经播出立即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和模仿,并根据起飞指挥员的起飞手势创作了“航母style”图片,很快成为各大微博的转发新宠,同时产生新的网络热词“走你”。航母style极具教育意义,能增强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江南style”和“航母style”走红的原因。
小杨是一位大学生“村官”。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