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单位(万元)GDP能耗及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下降情况

        指        标
比上年下降(%)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4.8
吨粗铜综合能耗
3.76
吨钢综合能耗
1.65
单位烧碱综合能耗
2.33
吨水泥综合能耗
1.12
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
0.67

注:201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幅比2013年的3.7%扩大1.1个百分点,这是“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降耗的最好成绩;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所占比重为79.6%。
(1)分析材料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2014年,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飞速成长,耗能相对较少的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高耗能行业增速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总体下降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W市2014年1至10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降低0.27%,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W市政府降低能耗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市政府制定了《W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方案(草案)》,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汽等新兴产业。
召开全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座谈会,分析典型案例,交流信息,总结经验和探讨问题,建立完善了节能环保产业统计系统。
严控“两高”行业扩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跟踪调查,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组织召开节能环保推广应用现场会,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
(3)根据材料三,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要求每个对应要点言简意赅,总字数100字左右。

           内   容
      政治生活依据
W市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能耗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汽等新兴产业发展。


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公民素质。
召开全市能源管理会,交流信息,建立完善了节能环保产业统计系统。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鄱阳湖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省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转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8分)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沪杭高铁正线全长16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
材料一:晓丹今年刚去上海上大学,获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的消息后提前好几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给二中学弟学妹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1)

高铁体验
哲学道理
坐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速度的高铁回杭,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唰唰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

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材料二: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沪杭高铁设计、建设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
控制沉降。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90%。
领先世界的创新。沪杭高铁在固定、移动设备,软、硬件系统等设计都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我国最新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一根钢轨铺到底”, 依赖于无数根无缝钢轨,通过焊接连成整体,道床没有枕木,也没有道砟。沪杭高铁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此外,为保证动车安全运行,沪杭高铁是国内第一条实现安全保护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高速铁路,警务区、逃生通道、防抛网、安全监控设施等一次建成,体现了高铁建设的最新成果。
沪杭高铁使上海、杭州的旅行时间压缩到最快38分钟。沪宁杭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沪杭高铁促使上海、杭州出现双城同城的效应。
(2)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3)结合材料二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角度分析说明上海、杭州同城效应的形成。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 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14分)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