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 ;E的化学式 .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 溶液的温度/ | 75 |
65 |
50 |
35 |
20 |
|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
0 |
0 |
2.0 |
4.5 |
8.4 |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
时接近饱和的
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溶质
④加水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⑦与40
时
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
时,用固体粉末
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
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
(2)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
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乙醇的化学式为;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小型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排放大量的废气,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了严重污染,并导致当地常降酸雨。为探究废气的成分,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来的气体样品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丙→甲→乙,且其中的药品均足量。
【猜想与假设】 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含有
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不含有
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填写同学代号)。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电厂的燃煤中含有较多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理由是。
【活动探究】在用上述装置进行的实验中,
同学的观点得到证实:废气中确实含有
。那么丙装置的作用是,装置甲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
,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⑵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
,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⑶若
,则该粒子是一个(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