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① ,④ 。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变质(选填“已”或“未”)。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
初中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将导管放入水中的目的是 ,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
(2)图2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瓶塞上的玻璃管外端套一个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 。
(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
(4)图4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 。
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 ;
猜想二: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I的名称是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 ,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若用E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3)实验三: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4)实验四: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会导致测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只试管中。请回答:
(1)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A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试管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 。
(2)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 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碳酸钾能发生反应。
(3)丙同学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H2SO4 结论三:
丙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三正确 |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
产生气泡 |
乙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 。
(4)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