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
②曲线上M点表示 。
(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根据下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
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 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
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 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 烧杯编号 |
A |
B |
C |
D |
E |
|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5% |
10% |
15% |
20% |
25% |
| 反应后溶液温度(℃) |
24℃ |
34℃ |
46℃ |
54℃ |
54℃ |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
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 (填烧杯编号)。
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4)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为了验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该同学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说明理由.
(2)自选四种试剂,另外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以上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2)用装置A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C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C ,D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是 ,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和B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有 (填字母).
(3)上述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写出适合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