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关制备、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
Ⅰ: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1)图中仪器的名称:a            ,b            
(2)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装置         收集。
(3)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可选择装置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前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该组合装置既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又可用来制取氧气,其中选用相同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原因是         
Ⅱ:用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是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的原理。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盐);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
【设计装置】为验证过氧化钠(Na2O2)和CO2反应生成的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向装置X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到X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Y、Z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4)Y中的溶液是           ;Z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5)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操作是                  
(6)反应结束后,可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X瓶中过氧化钠是否有剩余(除用二氧化碳验证外),其实验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 H 2 O 2 制了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指出装置 B 中的错误
(4)实验室除用装置 C D 收集氧气外,还可用 E 装置收集氧气.若将 E 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应从(填" a "或" b ")端通入气体。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填“<”、“>”或“=”).
(2)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色.

如图是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

上述过程的化学原理为:
N a C l + N H 3 + C O 2 + H 2 O = N a H C O 3 + N H 4 C l

2 N a H C O 3 = N a 2 C O 3 + H 2 O + C O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溶于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N H 3 · H 2 O ),我们从酸碱反应的角度知道: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
(3)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即向滤出碳酸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化肥中肥.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叶片变黄,从施肥角度分析,这些小树能否施用该化肥(填"能"或"不能")。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 X =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人们在生活中常用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