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发生圆通夺命快递事件,罪魁祸首是“氟乙酸甲酯”,是一个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属于有毒化工品,具有易燃特性,刺激人的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接触不慎有致命危险,其化学式为C3H5FO2,下列关于氟乙酸甲酯说法正确的是
A.氟乙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
B.氟乙酸甲酯分子由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
C.氟乙酸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9.1% |
D.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原子个数比为36∶5∶19∶32 |
街道沿路的“无牌”小摊档,由于反复使用食油煎炸食物,因而产生一种致癌的物质——亚硝酸钠( NaNO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 B.+3 | C.+4 | D.+5 |
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黄铜和黄金 |
D.用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 |
B.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8g |
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D.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赤铜(Cu2O )与木炭粉混合加热到800℃,得到了多种物质。其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A.锌 | B.铜 | C.金 | D.二氧化碳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原子2O2 | B.镁离子![]() |
C.二氧化硫分子SO2 | D.碳酸钠 Na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