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荆州)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敏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该.        
(2)如图乙所示的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3)小敏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敏     min时的记录数据明显有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85
 
91
97
99
99
99

(4)水沸腾后,从杯口冒出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和小辉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他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表:

燃料
加热前的水温/℃
燃料燃尽后水温/℃
煤油
25
44
菜籽油
25
34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小明和小辉选择了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并且控制油的质量以及水的质量 .但对于两杯水的初温他们的看法却不同.请将下列他们的想法补充完整.
①小辉认为实验中是直接用 来表示煤油和菜籽油放出热量的多少.所以,实验中两杯水的初温可以不同.
②小明认为因为探究过程中他们采用了 法,所以只有燃料的 不同,其他因素都必须控制相同.如果两杯水的初温不同,那么水的蒸发快慢以及水与周围环境的温差都不相同,于是两杯水的 就不相同,就有可能会出现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而水吸收的热量少、水温变化低的情况.所以,实验时必须控制水的初温相同.
③你认为 (选填“小明”或“小辉”)的想法更合理.
(3)根据他们的实验记录,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4)小明和小辉在实验前用天平分别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以及燃油的质量.并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小辉他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是 的.(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采用的器材有:斜面、金属球、木块、刻度尺等.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比较金属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物体的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 ,并让它们从 沿斜面静止滑下.
(2)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记录数据如下:

钢球的质量m/g
0.1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木块滑行距离s/m
0.12
0.10
0.12
0.12
0.11
0.13
0.12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该同学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你认为实验结论与物理事实是否相符? (选填:相符或不相符);你认为出现此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v=8cm/s)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

序号
钢球质量m/g
木块滑行距离s/cm
序号
钢球撞击速度v/cm/s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100
10
1
8
10
2
200
20
2
16
40
3
300
30
3
24
90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

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钩码,测得了四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两个
钩码共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3
4
1.2
12

2
3
6
1.2
18

3
3
8
1.2
27

4
3
10
1.2
30

(1)实验时,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升高.
(2)前三次实验中,第 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3)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是否有关.

如图1所示,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自身的重力影响,还可以方便地测量或读出 .调节时,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如何操作:
(2)某实验小组记录两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2/cm
1
2
20
1
10

2
1
8
2
4

根据分析,这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 (选填:“1”或“2”)的一组肯定有错误.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 (选填:大或小).
(3)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其原因是
(4)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3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 (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5)如图4所示,实验小组选用长1.6m、粗细均匀的一只金属杆,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同时将一个“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金属杆重 N.

小芳和小明分别设计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他们各自设计的实验电路及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示.(小芳和小明实验时电路连接及记录的数据都没有错误.)

小芳的实验数据记录

I1/A
I2/A
I3/A
0.2
0.4
0.6

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

电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I1/A
0.16
0.2
0.24
0.28
I2/A
0.16
0.2
0.24
0.28
I3/A
0.32
0.4
0.48
0.56

(1)从他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2)小明根据他的实验数据断定“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一定相等”,这是因为他选用的两个电阻R1、R2的大小关系是:R1 = R2
(3)分别指出小芳、小明的实验设计各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