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抚州)很多同学都喜欢玩橡皮泥,是因为橡皮泥容易捏成各种形状,小萍和小琴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她们决定去实验室测一下.实验室老师给她们提供了以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量杯、水等.
(1)小萍的方案: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实验原理: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一块大小合适的橡皮泥的质量m(如图甲所示);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0=18cm3;
③将橡皮泥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V;(如图乙所示)
④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V;
⑤算出橡皮泥的密度ρ.
请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橡皮泥的质量 m/g |
水的体积 V0/cm3 |
橡皮泥和水的总体积V1/cm3 |
橡皮泥的体积 V/cm3 |
橡皮泥的密度 ρ/g•cm﹣3 |
| |
18 |
|
|
|
(2)小琴认为:不用天平,只用量杯(如图丙)和水也可以测出橡皮泥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水倒入量杯.读出水的体积为v2;
②将橡皮泥捏成船形,放入量杯,使其漂浮在水面,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为V3,计算橡皮泥的质量m= ;(水的密度用表示)
③取出橡皮泥.将它捏成实心体.放入量杯.使它沉人水中.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为v4.算出橡皮泥的体积V;
④计算橡皮泥的密度.
(3)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量筒和量杯,发现了什么? .由此判断,谁的测量结果误差更大些? .

某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前调整器材时,图甲中应该先调节 (填“A”或“B”)的高度。
(2)图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Ⅰ和Ⅱ,由图线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由图还可以知道,沸腾前Ⅰ、Ⅱ两条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水的 (填“初始温度”或“质量”)不同。

如图1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1)请根据图1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未连接好的实物电路(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
(2)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小灯泡不亮,如果电路只有一个元件有故障,该故障可能是小灯泡 ;
(3)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丙所示,其读数为 V;
(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灯泡工作时 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
(5)由图2可知,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电阻值不同,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升高而变 ;
(6)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损坏,现增加一个已知阻值为 的定值电阻和一个开关,设计如图3所示的电路,也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并记录下来;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 的位置不动,闭合开关 和 ,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③保持开关 和 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最右端,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④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的表达式为: (用 、 、 和 表示)。

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将小钢球从高度为 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木块在水平面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后停下。先后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组实验。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其动能大小是通过 (选填“高度 ”或“距离 ”)大小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 ;
(3)分析比较 两组实验可得,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综合上述可知,如图2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不同的最高 ;
(5)在实验中,若增大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则木块移动的距离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发现温度计示数缓慢 (选填“升高”或“降低”)。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 ;
(2)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则发现水的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小玲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恒定不变,电流表选用“ ”量程,电压表选用“ ”量程,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有示数,原因是 ;经分析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一根导线连接成正确的电路;
(3)小玲连接好正确电路后,在AB间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 ,测量了五组实验数据,其中第2组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测得的其他四组数据如表所示,小玲检查后发现有一组数据存在错误,导致出错的原因是 。
|
实验组次 |
1 |
2 |
3 |
4 |
5 |
|
电阻 |
5 |
10 |
15 |
25 |
30 |
|
电流 |
0.6 |
1 |
0.12 |
0.1 |
(4)小玲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5)以上实验控制AB间的电压为 V不变,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小玲想继续保持此电压不变再多测几组数据,请计算AB间允许接入电阻 的阻值范围是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