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茂名)利用电源(两节干电池)、开关、电流表(0~0.6~3A)、电压表(0~3~15V)、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个(阻值相同)和导线若干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实验原理: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乙)实物按图 (甲)电路连接完整。
(2)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小明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连接电路。按图 (甲)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S前,滑片P应置于 (填“A”或“B”)端。
②闭合开关S,滑片移动到合适位置,电压表示数为2.50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 (丙)所示,将此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记入下表空白处。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U/V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电流I/A |
0.10 |
0.20 |
0.30 |
0.40 |
|
③移动滑片到不同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上表所示的数据。④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
由实验数据还可以测出电阻R的阻值为 Ω。
(3)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请你接着小明的实验继续完成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探究,写出你的主要实验步骤。
如下图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原理。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如上图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的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到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下图中的(填“甲”或“乙”)所示。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5 |
98 |
98 |
98 |
··· |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A”或“B”).。
(2)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下图乙中C、D所示,则图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min时的数据;
(4)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5)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中正确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6)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写出一条即可)
下表是小丽同学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5分)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28 |
32 |
36 |
40 |
44 |
48 |
48 |
48 |
54 |
60 |
66 |
(1)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
(2)海波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6分钟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应使用_______图的装置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现有最高测量温度为110℃、200℃、42℃的三种温度计,测量时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的一种。
(2)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红外线是真实存在而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