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体现了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某校九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奇迹出现了。小岗全队粮食总产量达13万斤。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在何处?
(5)【改编】上述材料说明在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对此,你有何认识或者感受?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朱德司令员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错误:订正: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
错误:订正: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图一 秦朝宫殿用砖
砖文为:“海内皆臣,岁图二图三
登成熟,道毋饥人”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2)秦始皇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3)秦朝在各地推行不同种类的货币,以利于经济的发展。()
(4)秦朝丞相、太尉和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5)以上图片反映了秦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达500多年的历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