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觉厉”“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细思恐极”“人艰不拆”……这些新词虽然令不少人一头雾水,却流行于网络。广州市某校同学为此展开辩论,论题是“正方:应限制网络语言;反方:应宽容网络语言”。下列观点正确且支持反方论题的是( )
①网络新词代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网络新词的流行有助于促进汉字的创新
③网络语言适应了人们交流空间的多样需求
④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利于汉字使用的规范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胡锦涛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三个代表”思想是在实践中提出,并得到实践证明的真理性认识 |
B.“三个代表”思想是针对农村工作提出,指导农村工作的科学理论 |
C.“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D.“三个代表”思想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 |
如今,“多媒体”、“上网”、“信息卡”等许多新词语几乎天天挂在人们口头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表明,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这些新词产生根源是
A.人们的主观创造 | B.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
C.知识分子的概括和总结 | D.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
下列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
B.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
C.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是科学理论 |
D.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 |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
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 D.才能反作用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