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浙江衢州、丽水卷】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布衣之怒 ⑵以头抢地耳 ⑶长跪而谢之曰 ⑷寡人谕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 | 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 |
C.天下缟素 吴广素 爱人 | D.先生坐满坐寂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划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C.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 |
D.非士之怒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一概略去不写,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
B.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沉着干练,口风锐利,唐雎的委婉坚定,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
C.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张曲折,富于戏剧性,同时,人物语言简洁,富于个性等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很多。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他非常讲究说话的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鸥与巷燕(10分)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 |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 |
翻译下列句子。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这则故事的寓意是:(2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请用“/”给划线句子划出层次。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有仙则名()惟吾德馨()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①,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③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④,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被妹:美貌女子。②椭狡:小器物。③惵然:不安的样子。④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持论快彻(透彻) | B.汉儒泥器而忘道(用泥做的) |
C.江吟香素敦风义(重视) | D.圣人诏我矣(教导)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目往而足欲随峨冠而多髯者 |
B.偶有不可于意皆以美于徐公 |
C.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D.卒不为先儒所囿贤能为之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②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文中的帆山子是怎样一个人?根据文意,试作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