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 |
B.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N>M |
D.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1℃,均有溶质析出 |
请仿照示例在“判断与解释”栏中回答有关问题。
理解与建构 |
判断与解释 |
例: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中子。 |
不正确,如:H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
练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
|
练2: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
|
练3:一种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一种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
|
练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其组成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CO) |
通入O2点燃 |
B |
NaCl(KNO3) |
溶解、蒸发、结晶 |
C |
K2MnO4(KMnO4) |
加热 |
D |
CaCO3(CaO) |
溶解、过滤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银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
B.氧气与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是因为碳分子和氧分子的种类都没有改变 |
D.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有改变 |
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玻璃棒 量筒 烧杯 胶头滴管 |
B.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
C.托盘天平 玻璃棒 烧杯 胶头滴管 |
D.量筒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
在养鱼塘的水中常加入增氧剂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A.CaO和H2 | B.Ca(OH)2和O2 | C.CaCO3和H2 | D.CaCl2和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