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图1)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
|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
|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
|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
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
|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
| 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
| 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
| 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
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
|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
|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
|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
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该大陆一月、七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一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北风 |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据报道,全球每年大约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有100万人不幸死亡。2006年,英国维康基金会和世界上其它一些研究机构发起了“疟疾地图计划”;目的就在于绘制、模拟及预测全球疟疾的分布情况。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限制疟疾传播的地理因素是
| A.气温和降水 | B.光照和热量 | C.土壤和植被 | D.河流和地形 |
图2所示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我国某区域四季各季平均降水量(mm)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珠江三角洲 | D.长江三角洲 |
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
|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
南极洲考察站使用的能源,如果就地解决,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是
| A.地热能 | B.风能 | C.煤炭 | D.太阳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