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填空(8分)
(1) 上图反映的是隋朝的哪一重大水利工程?其中心点是哪里?(2分)
(2) 写出运河起止城市的现今名称:(2分)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 隋炀帝从涿郡到余杭游玩,需经过两几段运河?
(写出任意两段名称即可)。(2分)
(4) 谈谈运河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是什么居民的房屋?写出他们的主要代表农作物。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材料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感慨地说:“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材料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 材料一中,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
(2) 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3)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在哪方面做出的贡献?其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请谈一谈你的感想或见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A 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 材料中A是谁?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 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请仔细解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上图中A、B分别是“战国七雄”中的哪两个国家?
(2) 这一时期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役,据上图写出两个著名的战役。
(3) 战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请你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这一时期战争影响的认识。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
探究一:中国篇
(1)北宋时期哪项科技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是谁?
(2) 1964年10月,我国哪项重大科技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地位?
(3)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探究二:欧美篇
(1)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个国家?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两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感悟: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