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因此形成了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 |
B.“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 |
C.“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 |
D.“明法度,重教化”的思想 |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大明混一图》,绘制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图中描绘有非洲的轮廓。关于非洲的信息可能来源于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B.玄奘西行天竺,撰写《大唐西域记》 |
C.元朝大量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 D.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 B.商品经济活跃 |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长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后农业发达,一向是粮食输出区;但明末以来,却需仰赖外地输入粮食。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最有关
A.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作不足 | B.战乱频繁,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
C.水利失修,造成粮食生产减少 | D.新作物传入,饮食习惯渐渐改变 |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6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BCD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C.理藩院 | D.行中书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