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长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图》。该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这
A.说明日本已承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
B.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历史实证 |
C.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 |
D.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 |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 B.维新变法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
A.各有特色 | B.扬中抑西 |
C.无法相通 | D.扬西抑中 |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
A.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
B.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
C.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
D.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