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的通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471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较大事件16起,一般事件452起。比较典型的有:广东省茂名市某校部分师生吸入受污染空气、兰州“4·11”自来水污染事件等。
(1)请你谈谈政府应如何防范环境安全事件的发生。
(2)遭遇环境安全事件,我们中学生应怎么做?
众所周知,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据调查,有关师生关系方面的问题是中小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烦恼,1/5学生怕得罪老师,超过1/4的青少年对老师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有26.9%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与老师的关系“不冷不热”,在不给老师提意见的青少年中,48.3%的人是“为了给老师留面子”,更有20.2%则是因为“怕得罪老师”。
(1)你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2分﹚
(2)“为了给老师留面子”和“怕得罪老师”而不给老师提意见,这些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5分﹚
(3)你经常给老师提意见吗?如果有,就一件谈谈你的感受。如果没有,你准备以后怎么办?(任选一种情形进行分析)﹙3分﹚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材料一: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新疆维吾尔族人阿里木,在贵州省毕节市摆摊卖烤羊肉串,卖一串羊肉串,毛利不过3毛钱。9年来,他把主要靠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捐赠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说:“十一五”是新疆历史上发展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是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三是民生投入大。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至少4点,4分)
(3)看了阿里木的事迹后,你准备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作出自己的贡献?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范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体现了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至少2点,4分)
(2)结合教材知识,谈谈我国在“规范分配秩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材料一
中国 |
1978年 |
2011年 |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 |
1.8% |
10% |
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 |
第10位 |
第2位 |
人均国民总收入 |
190美元 |
7476美元 |
材料二 2011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第26位。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得出什么结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比较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3)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力,从国家和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谈谈该怎么做。
材料一:暑假中,晶晶一家到外地旅游,一路上拍了不少照片。回到家后,她整理照片,在每张照片的背面写上了旅游时的感受,并且注明时间、地点。她把这册照片集称为“暑期生活情趣”,时常与爸爸妈妈一起翻看,重温快乐的假期生活。
材料二: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妈妈批评她:“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如果和大家不一样,别人会不愿意和她一起玩了。
(1)请你判断材料一中晶晶的情趣是积极高雅的还是低级庸俗的?并说说判断一种情趣是高雅还是庸俗,关键是什么?
(2)请运用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小红的言行进行简要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