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雇佣关系出现 | B.家庭手工业发展 |
C.自然经济解体 |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
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②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③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
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八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年则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
“权威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观念在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为根本的体现是在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依法治国”为核心的宪法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