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热词。“三期叠加”(三期即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矛盾与问题逐步显现。已经高速发展33年的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新的发展特征、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政策。这表明( )
①发展经济要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④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
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
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谐相处 |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
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如《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典籍之所以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是因为()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 |
B.我国史书规模浩大、存留丰富 |
C.我国古代史官实行世袭制度 |
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了两河流域文化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据此回答下题。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化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的文明古国 |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
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
2006年4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发表演讲时讲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理解今天的启示,也为人们提供了正确开创未来的钥匙。回顾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总能给人以教益,深化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这说明()
A.重视历史经验有益于创造光辉的未来 |
B.了解了历史就能促进今天的发展 |
C.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宏大 |
D.史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