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面对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
①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表明
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B.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
C.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
D.人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于人类 |
语文老师布置一篇作文《我的爸爸》。一学生一字未写,说:“爸爸不在家,已经出差了”。该学生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这说明系统具有——特征。
A.整体性 | B.有序性 | C.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D.开放性 |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D.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
2008年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
“5·12”汶川地震日个位相加5+1+2=8;这天正好是距奥运会开幕88天,加起来有三个8;奥运会开幕式是2008.08.08,同样是三个8;再看“l·25雪灾”、“3·14藏独”、“5·12地震”,还是三个8,于是就有人猜疑这是上天的安排。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