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在纪录片中,柴静试图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雾与霾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柴静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而且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这几大问题背后也存在管理与执法的困境。这表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②联系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④雾霾的产生是基于人的意志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某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的课题,确定了研究方法、步骤及时间进度,并对研究内容做了详细分工:小组成员将分别对老人、儿童、孕妇、户外工作者四类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主要坚持了(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③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社会总供给大大超出总需求时,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就应该放得松一些,即
① 增加税收,缩减财政支出② 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
③ 下调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 ④ 上调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

A.主要构成内容 B.所有制经济 C.唯一实现形式 D.主要实现形式

2012年上海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比上年增长16.5%,金融业比上年增长12.6%。这体现了上海

A.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         
B.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C.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D.大力改造传统服务业

政府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以下体现这种情形的是
①《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明确销售过度包装商品将予以罚款
②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通质量热线“12365”
③ 近期我国出台了家用汽车“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规定
④ 近年来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投诉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

按目前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水平。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7900元。农村居民家庭要达到小康水平,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应低于

A.3081元 B.3871元 C.4740元 D.1580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