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 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过程①是_________,需要的酶及其作用的化学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②有关的RNA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细胞的核仁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_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形成。
(2)虽然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是一样的,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请根据图示推测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4) 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 和U 占碱基总数的40℅。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 __________ 个。
③病毒衣壳由VP1 、VP2 、VP3 和VP4 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 、VP2 、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_________,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_________。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当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 反应而脱落,这是 细胞所起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
|
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
图甲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图乙是将甲图的某一位置局部放大并连接一电流计的示意图,分析两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个突触,如果在图甲的d点给一适当剌激,其它位点中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________。
(2)若在图乙的a点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图中电流计将偏转________次;若在ab两点正中位置给一适当刺激,则电流计将偏转________次。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KJ和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
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引起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和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